




尼达尼布(Nintedanib)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进展性表型的慢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PF-ILD)以及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SSc-ILD)。本文将详细介绍尼达尼布的用法用量和用药指南,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药物。
尼达尼布应与食物同服,用水送服整粒胶囊,不得咀嚼或碾碎服用。尼达尼布的推荐剂量为每次150mg,每日两次,给药间隔大约为12小时。如果患者有轻度肝损伤(Child-Pugh分级为A级),推荐剂量为100mg,每日两次,相隔约12小时。
如果漏服了一个剂量的药物,应在下一个计划服药时间点继续服用推荐剂量的药物,不应补服漏服的剂量。不应超过推荐的每日最大剂量300mg。
在漏服药物的情况下,应继续按照常规的用药计划进行,避免随意增加剂量或频繁调整用药时间。
尼达尼布服用过量(最大600mg)可能会出现肝酶升高、胃肠道症状、鼻咽炎等。如不慎用药过量,应立即中断治疗,并根据需要启动常规支持性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肝功能异常,应降低剂量或停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在1.5倍正常值上限(ULN)之内,且无中度肝损伤(Child-Pugh B)迹象时,可中断治疗,或将尼达尼布降低剂量至每次100mg,每日两次。
在使用尼达尼布治疗之前,以及治疗的前三个月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胆红素),之后定期进行或根据临床指征进行肝功能检查。如果患者报告了可能表明肝损伤的症状,包括疲劳、厌食、右上腹部不适、尿黑或黄疸,应立即进行肝脏检查。
尼达尼布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是腹泻,大多数患者出现轻度至中度腹泻,发生在治疗的前3个月内。出现腹泻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用药剂量或中断治疗。在首次出现腹泻症状时,使用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进行治疗。如果腹泻持续,则考虑减少用药剂量或中断治疗。对于经过适当支持治疗(包括抗呕吐治疗)后仍持续出现恶心或呕吐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减少剂量或中断治疗。
服用尼达尼布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因此使用尼达尼布治疗心血管风险较高的患者(包括已知的冠状动脉疾病)时要谨慎。对于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迹象或症状的患者,应考虑中断治疗。
基于尼达尼布的作用机制,尼达尼布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在上市后期间,观察到尼达尼布会导致非严重和严重出血事件,其中一些是致命风险。因此,只有在预期益处超过潜在风险的情况下,才在已知出血风险的患者中使用尼达尼布。
基于动物研究发现及尼达尼布的作用机制,孕妇使用尼达尼布时可导致胎儿损伤。因此,要告知孕妇尼达尼布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建议有生殖能力的女性在接受尼达尼布治疗时避免怀孕,并在治疗开始时、治疗期间和使用最后一剂尼达尼布后至少3个月内使用高效避孕药。
尼达尼布应放在原装容器中,密封保存。不要将药物与其他药物混合或转移,避免污染和损坏。尼达尼布应储存在20°C至25°C下,允许偏差为15°C至30°C。避免将药物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冷冻可能导致药物的结构和药效发生变化,影响其治疗效果。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尼达尼布,防止药物受潮。尼达尼布应远离阳光直射,光照可能会对药物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患者在使用尼达尼布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肺部状况,防范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定期与医生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