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米替尼(达伯坦)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与FGFR2基因融合或突变相关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这种药物通过抑制FGFR2的活性,为患有FGFR2基因变异的胆管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显著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以下是关于培米替尼(达伯坦)的功效作用和适应症的详细说明。
培米替尼(达伯坦)的主要适应症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特别是那些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阳性的患者。这类患者通常在接受常规化疗后效果不佳,而培米替尼通过靶向抑制FGFR2,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0年4月20日批准培米替尼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并伴有FGFR2基因融合或其他重排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成人患者。随后,该药物也在欧洲和日本获得有条件批准上市。
培米替尼(达伯坦)是一种小分子FGFR2抑制剂,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并抑制FGFR2受体的活性。FGFR2基因变异在某些胆管癌患者中较为常见,这种变异会导致FGFR2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培米替尼通过抑制FGFR2的活性,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减缓或停止肿瘤的生长。此外,培米替尼还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多项临床试验显示,培米替尼对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胆管癌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一项名为FIGHT-202的临床试验中,培米替尼的总体缓解率为35.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2个月。这些数据表明,培米替尼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延长生存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培米替尼(达伯坦)的推荐剂量为13.5毫克,每日一次,口服。患者应在餐前至少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确保药物的最佳吸收。在使用培米替尼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液中的磷水平,如果磷水平过高,可能需要给予降磷治疗或暂停服药。此外,患者应避免与其他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影响药效。
培米替尼(达伯坦)的常见副作用包括疲劳、恶心、腹泻、口干、食欲减退、关节痛、低磷血症等。这些副作用通常较轻,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对症治疗来管理。然而,严重的副作用如肝功能异常、肺部炎症等也可能发生,因此患者在使用培米替尼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肺部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
对于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培米替尼时应谨慎。老年人的代谢能力较弱,可能需要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应根据肾功能情况进行剂量调整。此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培米替尼,因为其对胎儿和婴儿的安全性尚未完全确定。
培米替尼(达伯坦)作为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为FGFR2基因变异的胆管癌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通过了解其适应症、作用机制和用药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