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曲泊帕(Lusutrombopag)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上市。在中国,芦曲泊帕的上市为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将详细介绍芦曲泊帕在中国的上市情况、适应症、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芦曲泊帕于2023年6月27日获得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正式在中国上市。这一批准标志着芦曲泊帕在中国的临床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此之前,芦曲泊帕已于2015年在日本上市,2018年在美国获得FDA的批准,2019年在欧盟获得批准,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药物。
芦曲泊帕的原研药由日本盐野义公司研发生产。在中国,芦曲泊帕由亿腾医药引进,并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亿腾医药致力于将这一创新药物引入中国市场,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芦曲泊帕已经纳入中国医保,属于乙类药品。这意味着患者可以通过医保报销部分费用,降低了经济负担。芦曲泊帕的纳入医保,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可及性,也进一步推动了该药物在中国市场的应用和发展。
芦曲泊帕适用于计划接受手术(包括诊断性操作)的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慢性肝病患者不得通过服用芦曲泊帕来恢复正常的血小板计数。在使用芦曲泊帕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适合使用该药物。
芦曲泊帕的推荐用法为口服,随餐或不随餐,一次3毫克,每日一次,连续用药7天。患者应在手术前8-14天开始服用芦曲泊帕,并在最后一次服药后2-8天进行手术。如果在服药期间漏服一次,患者应尽快补服,并在次日继续按原计划服药。
芦曲泊帕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发生率约为3%。其他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疲劳等。患者在使用芦曲泊帕期间,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在使用芦曲泊帕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特别是在治疗开始前和术前两天内。此外,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在用药期间,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芦曲泊帕的上市为中国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合理使用该药物,患者可以有效提升血小板计数,降低手术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未来,随着芦曲泊帕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推广,相信会有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