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曲泊帕(Lusutrombopag)是一种用于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特别适用于计划接受手术的慢性肝病患者。这种药物属于第二代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能够有效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手术过程中出血的风险。芦曲泊帕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芦曲泊帕通过作用于巨核细胞中表达的血小板生成素受体(TPO受体),刺激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促进内源性血小板的生成。这使得它在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慢性肝病患者常常伴有血小板生成因子TPO的产生减少,导致血小板计数低下,芦曲泊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芦曲泊帕主要适用于计划接受手术的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在欧洲的真实世界研究中,芦曲泊帕在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50,000/μL)的肝硬化患者中表现出色,84%的患者避免了血小板输注。这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芦曲泊帕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意大利真实世界芦曲泊帕治疗(REALITY)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66名患有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计划的侵入性手术之前接受了芦曲泊帕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芦曲泊帕能够显著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风险,且安全性良好。
门静脉中位直径为14毫米(IQR 14–17),脾脏极间中位直径为18厘米(IQR 16–20)(正常值<12厘米),45名患者(62%)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门脉高压症。这些数据表明,芦曲泊帕在复杂肝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芦曲泊帕的推荐剂量为每天3毫克,连续服用7天。患者可以在餐前或餐后服用,具体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为了确保最佳效果,建议在手术前8-14天开始服用芦曲泊帕,并在最后一次服药后2-8天进行手术。
芦曲泊帕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发生率约为3%。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TPO受体激动剂与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关,因此在使用芦曲泊帕时需谨慎。
芦曲泊帕不得用于对活性成分或药物的任何其他成分过敏的患者。对于存在血栓栓塞已知风险因素(包括遗传性血栓前状态)的患者,需考虑潜在的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对血栓形成中、血栓形成前或肝性血流缺失的患者,仅在患者的潜在受益超过潜在风险时方可使用芦曲泊帕。
慢性肝病患者不得通过服用芦曲泊帕来恢复正常的血小板计数。此外,妊娠女性用药时应谨慎考虑本品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在用药期间,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芦曲泊帕应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避免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建议将药物存放在原装容器中,不要与其他药物混合或转移,以保持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芦曲泊帕的价格因地区和销售渠道而异。在日本,由盐野义生产的原研药3mg*7粒的价格约为1736美元一盒。在中国,芦曲泊帕已进入医保,患者可以通过正规的医疗服务机构购买,价格相对较为合理。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